ASCO中国之声丨陈誉教授: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Ⅰ期研究结果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6/3 14:06:26  浏览量:298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备受瞩目的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24)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肿瘤学界的顶级学术盛会,ASCO大会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共同分享和探讨最新的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与治疗进展。在本次大会中,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成功入选壁报展示。该项研究不仅标志着由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IBI363在全球首次应用于黑色素瘤治疗,更在探索其安全性、耐受剂量以及针对中国特有亚型的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编者按:备受瞩目的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24)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肿瘤学界的顶级学术盛会,ASCO大会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共同分享和探讨最新的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与治疗进展。在本次大会中,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成功入选壁报展示。该项研究不仅标志着由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IBI363在全球首次应用于黑色素瘤治疗,更在探索其安全性、耐受剂量以及针对中国特有亚型的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题目:

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应用:Ⅰ期研究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摘要号:9562)[1]

背景:
 
尽管免疫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免疫治疗耐药和冷肿瘤的临床需求仍未得到满足。IBI363是一种首创的PD-1/IL-2α-偏向性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能够阻断PD-1检查点的同时,通过顺式激活(cis-activating)来递送alpha-偏向性IL2信号,以恢复耗竭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在此,我们报告了IBI363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Ⅰ期研究的最新结果。

方法:
 
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入组,接受不同剂量水平的IBI363静脉注射,剂量范围为100~2000μg/kg,QW/Q2W/Q3W。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次要终点为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
 
截至2024年1月11日,共纳入67例患者(女性:55.2%,中位年龄:59.0岁,ECOG PS 1:74.6%,既往治疗线数≥2:59.7%,既往免疫治疗:89.6%)。其中17例为皮肤黑色素瘤,22例为肢端黑色素瘤,25例为黏膜黑色素瘤,3例为未知原发黑色素瘤。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2.0周(范围:2.0~43.6),38例患者(56.7%)仍在接受治疗。治疗结束的最常见原因是疾病进展,25例患者(37.3%)。
 
所有患者均纳入安全性分析。63例患者(94.0%)发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分别有16例(23.9%)和12例(17.9%)患者发生3级以上TEAE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常见的TEAE(≥20%)包括关节痛(34.3%)、甲状腺功能亢进(29.9%)、贫血(25.4%)。1例患者(1.5%)发生导致治疗中断的TEAE。没有患者因TEAE死亡。
 
至少接受过1次基线后肿瘤评估的患者纳入疗效评估组。在所有可评估的患者中(n=57),1例患者完全缓解(CR),15例达到部分缓解(PR),25例为疾病稳定(SD),16例出现疾病进展(PD)。总体ORR为28.1%(95%CI:17.0~41.5),DCR为71.9%(95%CI:58.5~83.0)。在既往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n=52),ORR为21.2%(95%CI:11.1~34.7),DCR为67.3%(95%CI:52.9~79.7)。在1 mg/kg Q2W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n=25),ORR为32.0%(95%CI:14.9~53.5),DCR为80.0%(95%CI:59.3~93.2)。在进行分析时,DoR和PFS数据尚未成熟。基线肿瘤区域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PR/SD患者的CD8+T细胞浸润(通过细胞阳性率和密度测量)显著高于PD患者(P<0.05)。
 
结论:
 
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IBI363在不同肿瘤亚型和既往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安全性概况是可以接受和可管理的。IBI363在黑色素瘤中的进一步临床开发正在中国和海外进行。
 
▌参考文献:
 
[1]Yu Chen,Jing Lin,Hui Wang,et al.First-in-class PD-1/IL-2 bispecific antibody fusion protein IBI363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Safety and efficacy results from a phase I study.ASCO 2024;Abstract 9562.
 
黑色素瘤学科群
 
福建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单病种学科群是省内最早成立的以黑色素瘤为特色的综合诊疗学科群,是由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超声科、护理等学科专家组成,是全国黑色素瘤综合诊疗第一梯队单位,在区域形成广泛学科影响力和辐射,是黑色素瘤规范化诊疗的示范地,疑难病例诊治的聚集地,新药新技术的高地。主要学科病区在19病区,开放床位33张,年收治黑色素瘤初诊患者200例左右,出院患者近3000人次。
 
近几年来,黑色素瘤学科群与国内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代表的国内几大黑色素瘤中心展开了广泛的学习交流及协作,探索出适合福建特色的黑色素瘤诊疗思路。经过近10年的建设,福建省肿瘤医院建成涵盖完整黑色素瘤全疾病周期诊疗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多学科多模式相结合的综合诊疗特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福建区域以及周边省份黑色素瘤患者提供了大量的规范化治疗的机会以及帮助,大量减少了省外就医的不便以及经济负担。
 
专家简介
 
陈誉教授
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内科总支部书记、大内科副主任
福建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兼Ⅰ期病房负责人
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内科亚专科主任
福建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MDT小组组长
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执行主任
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黑色素瘤主任委员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长期从事肿瘤内科,特别是黑色素瘤、骨与软组织肿瘤、泌尿肿瘤及肝胆胰肿瘤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近5年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参编著作6部。国家卫健委2022年《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18-2023年《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19-2023《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执笔人,国家卫健委黑色素瘤单病种质控专家。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黑色素瘤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