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 五分钟丨魏辉教授:靶向治疗仍为当前R/R-AML治疗的重要突破点,精准化分层则带来更优治疗策略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6/14 12:04:40  浏览量:966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2年6月9~17日,第27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在奥地利维也纳隆重召开,作为一年一度的血液学盛会,本届的EHA大会可谓“精彩纷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领域的进展则主要集中于新型靶向治疗, 为了更深入掌握AML方面的研究动态,《肿瘤瞭望》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魏辉教授,通过5分钟的点评简要总结了三项口头报告的内容,现整理如下。

编者按:2022年6月9~17日,第27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在奥地利维也纳隆重召开,作为一年一度的血液学盛会,本届的EHA大会可谓“精彩纷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领域的进展则主要集中于新型靶向治疗, 为了更深入掌握AML方面的研究动态,《肿瘤瞭望》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魏辉教授,通过5分钟的点评简要总结了三项口头报告的内容,现整理如下。

 
Abstract S127
QUIZARTINIB WITH DECITABINE AND VENETOCLAX (TRIPLET) IS ACTIVE IN PATIENTS WITH FLT3-ITD MUT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 A PHASE I/II STUDY
Quizartinib/地西他滨/VENETOCLAX(三联方案)用于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一项I/II/期研究
 
背景:QUIZARTINIB(QUIZ)是一种有潜力的第二代FLT3抑制剂(FLT3i),在AML细胞系和PDX模型中显示了与venetoclax (VEN)的协同作用。
 
目的:旨在评价地西他滨(DAC)+VEN+QUIZ三联方案在新诊断(不适合强化诱导化疗)或复发/难治性(R/R,既往接受5线以上治疗)FLT3-ITD突变AM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在第1周期中:①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0天的DAC(20mg/m2) ②从第1天开始接受治疗(VEN 400mg/天),第14天接受骨髓活检,若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5%或发育障碍时则暂停VEN治疗;若第14天时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则继续进行VEN治疗至第21天。在随后的周期中,DAC减少到5天,QUIZ每天应用,剂量为30mg或40mg/天。
 
结果:截至报告发表时,研究共纳入28例患者并进行评估,其中23例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既往平均治疗3线以上,78%至少接受1种FLT3i治疗,70%既往接受gilteritinib治疗,39%既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显示:
 
①78%患者达到复合完全缓解(CRc),其中3例为完全缓解(CR),15例为血象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i),另外6/16和5/18的治疗应答者分别达到FLT3-PCR(FLT3病理学完全缓解)和FLT3多色流式细胞术(MFC)阴性。 
 
②既往接受gilteritinib治疗和既往接受HMA+VEN治疗的患者的CRc率分别为75%和72%。60天死亡率为5%。在5例新诊断的AML患者中(平均年龄69岁),均达到CRc(2CR,3CRi),4/5和2/4的应答者分别达到FLT3-PCR和MFC阴性。一线治疗的60天死亡率为0。 
 
③RAS/MAPK突变似乎会同时驱动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性。有潜在RAS/MAPK突变的患者治疗应答率最低,为40%,而没有RAS/MAPK突变的患者为94%。6例获得持续缓解(>6个月)的患者中,在基线时均未出现RAS/MAPK突变(图A)。16例复发(缓解小于6个月)或对该三联方案难治的患者中有4例(25%)存在基线RAS/MAPK突变。8例患者对治疗有应答但随后复发(图B),分析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GS数据发现,37%的复发患者中出现紧急RAS/MAPK突变(3/8),而25%的复发患者中出现紧急FLT3 F691L看门人基因突变(2/8)。有趣的是,我们并没有出现紧急的FLT3-TKD突变。
 
④接受喹扎替尼(quizartinib)30mg/天治疗患者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毒性(DLT),然而接受喹扎替尼40mg/天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血液学DLT(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5%,持续≥42天)。因此,喹扎替尼30mg/天剂量被确定为三联方案的推荐剂量。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包括肺部感染(42%)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30%)。未发现QTcF延长>480毫秒。
 
⑤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复发/难治(R/R)患者的中位OS为7.6个月。既往接受过gilteritinib治疗的R/R患者的中位OS为6.3个月;既往接受1种以上FLT3i的患者的OS为6.3个月。8例R/R患者接受A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19个月,未接受ASCT的患者中位OS为8个月(p=0.26)。在5例一线治疗有应答的患者中,中位OS为14.5个月,2例仍处于CR,1例在ASCT后的第一次完全缓解期(CR1)死亡,2例患者在疾病进展期死亡。
 
结论:DAC+VEN+QUIZ在FLT3-ITD突变的复发/难治AML患者中具有治疗活性,CRc率为78%,中位OS为7.6个月。既往接受过gilteritinib治疗的患者保持了高应答率。有趣的是,RAS/MAPK突变(非紧急FLT3-TKD突变)与该三联方案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相关。
 
 
Abstract S128 
A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CPX-351 AND FLAG-IDA IN HIGH RISK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RESULTS FROM THE NCRI AML19 TRIAL
NCRI AML19研究: 随机比较CPX-351与FLAG-IDA方案在高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R-AML)中的疗效
 
背景:对老年继发性AML患者(>60岁)而言,脂质体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CPX-351)较之于3+7化疗相比具有生存优势。但在年轻患者中,CPX-351是否较之于3+7有优势目前缺乏证据。我们之前曾报道过,对于诱导治疗后发现高危(HR)AML的年轻患者和继发性AML患者而言,通过FLAG-IDA方案强化治疗可改善生存率,并认为该方案适合于年轻患者。
 
目的:对于进入试验时细胞遗传学为高危或诱导治疗/复发阶段为高危的AML患者,该研究随机比较了CPX-351和FLAG-IDA方案的疗效差异。
 
方法:AML19试验(ISRCTN78449203)中选取635例<60岁的高危AML(HR-AML)或MDS(原始细胞比例>10%)患者,中位年龄53.6岁,分别随机接受CPX-351或FLAG-IDA方案治疗。高危(HR)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n=195) 患者为存在已知的不良细胞遗传学改变,随机接受4个周期的CPX-351和2个周期的FLAG-IDA方案治疗,随后给予MACE/MidAC巩固治疗;第二组 (n=263) 通过风险评分为高危,伴有FLT3-ITD突变,无 NPM1 突变,在第一个诱导治疗后为难治性;第三组 (n=177)患者经过2周期治疗后复发,持续存在微小残留病灶(MRD),该研究主要报道第一组患者的数据。
 
结果:第一组患者中,49.2%为新诊断的AML患者;20.3%为继发性AML患者;另外30.5%为高危MDS(HR-MDS)患者。结果显示:① 接受CPX-351治疗的患者总体缓解率为(CR/CRi)为64.8%;接受FLAG-IDA方案的患者则为74.4%(OR=0.57,p=0.09)。② CPX-351和FLAG-IDA组的3年总生存期(OS)分别为32%和24%,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vs10.2个月(HR=0.83,p=0.3)(图1Aa)。无事件生存期(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1,p=0.76)。CPX-351和FLAG-IDA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期(RFS)分别为43%和28%,中位RFS分别为22.1个月vs14个月(HR=0.66,p=0.09)(图1b)。
 
 
③当使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调整NPM1突变状态或FLT3突变状态时,两组方案的RFS统计学差异显著,与FLAG-IDA组相比,CPX-351组的RFS更好(HR=0.58,p=0.03)。中位缓解时间(mDOR)也是CPX-351组更占优,分别为319.5天和167天(p=0.046)。
 
④经过第一疗程后,CPX-351组的血液学毒性相对更大,其血小板在第34.5天时恢复至100×109/L;中性粒细胞在第32天时恢复至1×109/L;而FLAG-IDA组分别为29天和30天。第30天和第60天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8% vs 7.3%(p=0.46)和12.4% vs 11.0%(p=0.77)。
 
⑤CPX-351组的治疗依从性更好,分别为90.7% vs 83.0%。此外CPX-351组接受移植的患者更多,分别为50.5% vs 41.5%。
 
结论:在细胞遗传学不良的患者中,与FLAG-IDA方案相比,CPX-351并没有改善有效率、OS或EFS,但与更好的缓解持续时间和RFS相关。需要进一步的随访来确定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S130
NPM1 MUTATED AML: IMPACT OF CO-MUTATIONAL PATTERNS -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HARMONY ALLIANCE
NPM1突变AML:共突变模式带来的影响——来自于欧盟数据库的研究结果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临床特征、预后和遗传学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性,虽然NPM1的突变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良好的预后标志物,但绝大多数NPM1突变患者会携带一些可能影响预后的共突变。因此,更好地理解NPM1突变的AML是有必要的。在欧盟数据库中收集了大量的AML患者,为实现研究目的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基础。
 
目的:识别NPM1突变AML中,比较重要的共突变模式,旨在建立修订的风险分层模型。
 
方法:在联盟的AML数据库中,共选择了1001例NPM1突变且接受强化治疗的AML患者。使用Gephi工具创建的图形模式评估临床上重要的共突变,并通过使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的进行生存分析。最后,建立了一种新的NPM1突变AML的多状态风险分层模型。
 
结果:①研究人群为1001例NPM1突变型AML患者,其中57%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3岁。根据ELN2017的分类标准,68%的患者为低危组;29%为中危组;另外3%为高危组。最常见的共突变是DNMT3A(54%),其次为FLT3-ITD(38%)。总体而言,24%的患者表现出高等位基因突变/野生型比率≥0.5,而14%的患者表现出低等位基因比率<0.5。其他常见的共突变有NRAS(21%)、TET2(20%)和PTPN11(15%)。
 
②具有NPM1突变+ FLT3-ITD高表达+DNMT3A突变的三重突变的AML患者,为不良预后的亚组(2年OS仅25%);NPM1+ TP53共突变的AML患者也是如此。而FLT3-ITD低表达+DNMT3A突变或FLT3-ITD高表达+ DNMT3A野生型的AML患者为中等预后的亚组(2年OS分别为45%和53%)。值得注意的是,NRAS、KRAS、PTPN11或RAD21的突变被发现与更好的OS相关。然而,在NPM1突变的+DNMT3Amut的背景下,当FLT3-ITD存在时,这些突变并不影响预后。详见下列风险分类模型中 `(图1)。
 
③修订后的NPM1突变模型中,低危组的2年OS为73%,中危和高危组的2年OS分别为54%和27%(p<0.001)。对于无复发生存期(RFS),低危组中位RFS未达到;中危组中位RFS为23个月;高危组中位RFS则为6个月(p<0.001)。需要注意的是,根据ELN2017标准,171例中危的患者被认为是低危组;同样有162例高危患者被归类为中危。因此,与ELN2017标准相比,本研究的模型能对33%的NPM1突变AML患者进行重新风险分类。
 
④对NPM1突变AML患者进行总体生存(OS)的多变量分析,确定了以下独立预后因素:NPM1突变模型(以低危组为参照,中危组HR=1.6;高危HR=2.7,p<0.001);继发性或治疗相关AML(HR=1.8,p<0.0.001),诊断AML时白细胞>100×103/μL(HR=1.5,p<0.001),年龄>60岁(HR=1.4,p<0.001)。
 
结论:通过对大型NPM1突变AML队列的分析,可以发现与预后相关的共突变模式。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NPM1突变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风险分层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三组具有不同OS和RFS的亚组,该模型改良了ELN2017标准,因为它能够正确地重新分类33% NPM1突变AML患者。
 
 
专家点评
 
1.abstract S127研究主要探索了三药联合方案(奎扎替尼+地西他滨+维奈托克)对于FLT-3突变的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的疗效,这在去年ASH会议上有类似的研究,该研究显示,此三联方案的复合完全缓解率(CRc)达到了78%,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既往接受过吉瑞替尼(Gilteritinib)治疗而目前耐药的R/R-AML患者而言,该方案仍具有不俗的疗效。
 
2.abstract S128研究比较了CPX-351与FLAG-IDA方案在细胞遗传学不良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R-AML)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此两组方案并无显著差异。也许CPX-351在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无复发生存(RFS)方面占优,但在OS及有效率方面却并无更多的获益。由此表明,对于高危AML患者而言,CPX-351与强烈化疗方案孰优孰劣仍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来获取答案。
 
3.abstract S130研究则基于NPM1突变对现有的AML患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风险分层,结果显示NPM1突变合并DNMT3A突变+高等位基因的FLT3-ITD突变或TP53突变,则均提示预后不佳;若NPM1突变合并单独的DNMT3A突变、DNMT3A突变+低等位基因的FLT3-ITD突变则通常预后中等;其他患者则归入为预后良好组,这比既往的分层系统更为精准。
 
综合言之,目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治疗上仍更多致力于靶向治疗的探索,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奎扎替尼或吉瑞替尼等。在治疗药物的选择策略方面,推荐更为精准化的风险分层,包括微小残留病(MRD)和基于NPM1突变基础下的风险分层,进而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精准化治疗,带来更佳疗效和低毒性。
 
 
魏辉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白血病诊疗中心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Hematological Oncology副主编
 
200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至201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
 
主要从事白血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