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WCLC)世界肺癌大会>正文

“年终盘点,誉满金陵”——记第九届金陵肺癌论坛开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2/13 10:28:55  浏览量:2506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年12月9日,由解放军南京总医院主办的第九届金陵肺癌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对2016年肺癌年度热点、难点进行盘点,并对国内外肺癌研究进展做精彩评述以及对肺癌精准诊治新理念、新技术、肺癌转化研究以及刚刚过去的2016WCLC大会最新进展作专题讲座。

   2016年12月9日,由解放军南京总医院主办的第九届金陵肺癌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对2016年肺癌年度热点、难点进行盘点,并对国内外肺癌研究进展做精彩评述以及对肺癌精准诊治新理念、新技术、肺癌转化研究以及刚刚过去的2016WCLC大会最新进展作专题讲座。本次学术论坛为广大从事肺癌领域工作的医护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增进临床工作者未来对肺癌领域的全面认识,提高肺癌的诊疗技巧,促进知识更新,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未来的诊断和治疗。

 
  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宋勇教授主持了当天的开幕式,诚挚地欢迎了众位嘉宾的到来。随后,三位大会主席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史兆荣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以及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的钱桂生教授分别致辞。
 
南京军区总医院宋勇教授
 
  史院长虽然因公务没有亲自到场,但发来开幕视频:“今年肺癌论坛已举办第9届,参会人士逐年增多,会议影响力也逐年加大,本次论坛邀请了21名肿瘤界知名肿瘤专家开展讲座,专家队伍阵容强大,内容广泛丰富,知识水平紧贴前沿。相信本次论坛一定能够增进大家对未来肺癌领域的全面认识,促进知识更新,进一步规范未来的诊断和治疗。”
 
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史兆荣教授
 
  吴一龙教授表示,今年世界肺癌论坛举办非常成功,为未来肺癌论坛的举办树立了更好、更实的旗帜。中国将追赶国际潮流,将会议精神一直传播下去,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吴教授还赞扬了南京肿瘤医院在学术建设、医疗建设和人文建设方面均取得的可喜成绩,还希望其为肺癌学科治疗建设、临床治疗做出的更大贡献。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于金明院士称本次大会规模非同小可,值得欣慰。且世界肺癌大会刚完满落幕,本次大会将重点呈现世界肺癌大会的精彩内容,使参加会议肿瘤界人士能满载而归,并将收获应用于临床。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
 
  钱桂生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纵观最初到2016年举办的历届肺癌论坛,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多地区合作、探讨,第一次举办的肺癌论坛还邀请了海峡两岸肿瘤专家参会。二、每年都能把实时最新的肺癌领域进展进行分享。三、历届肺癌论坛都邀请了知名肿瘤领域专家,参会人员学科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呼吸科、肿瘤科、放射科专家等。四、会议内容丰富,影响力大。近几年,肺癌领域也强调精准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各个领域医疗人员都要进行学习,通过肺癌大会将医学大数据库进行分享,使最新医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相信精准治疗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实现,发挥更好作用。”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钱桂生教授
 
  会期,《肿瘤瞭望》有幸邀请到宋勇教授做独家专访!
 
  肿瘤瞭望:经皮穿刺肺活检是在肺部球形病灶中直接用穿刺针吸取标本后进行病理学诊断,目前经皮穿刺肺活检是肺癌病理学诊断的理想手段,临床实践中这一项诊疗技术现状怎么样?
 
  宋勇教授: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是一项临床常规技术,从起源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早期该技术没有用于肺癌诊断领域,而是用于感染性疾病领域,现已经成为肺癌诊断的最重要技术之一。80%肺癌患者需要取小标本进行病理诊断,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仅占小部分,这些患者的诊断都是经皮肺穿刺完成的,因此经皮肺穿刺活检这项常规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在临床上,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易学性和常规性等特点,更容易得到推广和应用。
 
  肿瘤瞭望:面对肺癌早期病理诊断的难题,科技进步总是解决难题的推动力。目前经皮肺穿刺技术有何重要进展?
 
  宋勇教授: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是肺癌诊断的常规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进展:第一,穿刺器械发展。早期穿刺针组织摄取量较少,弹射力都受到一定限制,近几年针具有了重大进展,例如弹射枪、切割针技术的提高可以使组织获取量得到有效提高。第二,引导技术方面的进步。早期仅在X线透视引导下进行穿刺,近几年CT、超声技术发展给予引导提供更大平台。第三,定位技术迅猛提高。穿刺病灶需要准确定位,定位技术发展可以提高穿刺精确度。第四,现场快速评估进展。若经一次穿刺未能够等到满意组织学标本称之为穿刺失败,往往需要进行再穿刺,若在穿刺前进行现场评估,可以避免二次穿刺,通过一次穿刺就可以得到较好标本,为诊断提供更好的帮助。
 
  肿瘤瞭望:准确定位对提高肺穿刺安全性和成功率非常重要,临床上常见的定位方法有哪些?在操作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宋勇教授:临床上常见定位方法是通过引导定位和定位仪定位。临床上常用引导技术包括超声、CT、X线等,通过引导技术可以控制进伸角度和深度,使穿刺针准确进入或接近病灶部位,为获取标本取得最好时机。定位仪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中,在肺穿刺活检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为临床作出了一定贡献。虽然穿刺是常规的安全性较高的技术,但是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气胸的发生率与病灶大小、深度和操作者技术有关。一般而言,气胸发生率约20%,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数量较少,低于5%。另一个常见并发症是出血,若出现大咯血会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了减少患者出血,可以采取术前增强CT针对病灶周围血管等进行评估,同时在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大血管,这样既可以保证穿刺成功,又减少出血并发症。其它如疼痛、发热等不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生,但穿刺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或因严重并发症死亡患者非常罕见。
 
  肿瘤瞭望:穿刺针道瘤细胞种植是患者的担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您怎么看待?
 
  宋勇教授:穿刺针道转移问题是多年来业界及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常提及的问题,部分患者由于担心肿瘤沿针道转移而不愿意进行穿刺,但实际上研究数据证实,经穿刺后发生针道转移的病例非常罕见。国外一项大样本临床研究文献数据显示,经穿刺的1万例患者当中,针道转移发生率仅为万分之一,发生率极低。总体来讲,针道转移不应成为经皮肺穿刺发展的阻碍。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穿刺完成后将针从病灶向体外拔出过程中,一定要把针芯纳进套管内,很大程度上降低针道转移发生率。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WCLC丨肺癌丨宋勇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