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9月26~30日,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美丽的东南沿海城市厦门市盛大召开。国内外众多肿瘤学专家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各肿瘤领域的诊疗进展。西达本胺作为国内唯一自主研发并批准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会议期间,《肿瘤瞭望》极为荣幸地采访到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马军教授、中山肿瘤医院的黄慧强教授以及药物经济学专家宣教授,并带来了西达本胺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方面的精彩内容,现将其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左起:宣建伟教授 马军教授 黄慧强教授
马军教授:西达本胺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及其纳入医保的意义
西达本胺作为一种靶向药物来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可谓是T细胞淋巴瘤治疗史上里程碑性事件。西达本胺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一项纳入1279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发现:较之于西达本胺单药治疗,采用西达本胺+化疗方案能进一步提升复发/难治性PTCL患者的总体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其中ORR分别为48%(西达本胺单药组)vs 66%(西达本胺+化疗组);DCR分别为71% vs 82%(单药组 vs 西达本胺+化疗组)。由此可见,西达本胺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改善PTCL治疗效果。
西达本胺在联合化疗方面,可供联合的化疗药物及方案较多,分别有:培门冬酶、吉西他滨、铂类药物以及CHOP方案等。但从目前来看,西达本胺联合CHOP或类CHOP方案的疗效似乎更佳。此外,西达本胺联合铂类以及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亦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我们拟于明年撰写出西达本胺的应用共识及指南,来规范西达本胺的联合治疗。
近20年来,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仅有3个,而西达本胺则是其中之一,并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西达本胺作为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受到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CFDA)及卫计委的极大关注,并且非常罕见地在未进行III-IV期扩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提前被纳入到我国的医保报销药品当中。这使得中国广大患者能够在医保范围内应用西达本胺来治疗T细胞淋巴瘤,该举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宣建伟教授:西达本胺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以及其经济学价值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于药品的评估从原来的“安全”、“有效、“高质量”转变成目前的“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也就是说,当一种创新性药物进入市场时,我们需要分别评估其临床价值、经济价值、病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这也是医保目录纳入时需要遵循的标准。
西达本胺的经济学价值方面,我们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根据西达本胺带来的总体生存率(OS)以及价格,与其它药品相比较后得出:西达本胺符合国际通用的性价比标准,是具有性价比的一种药物。同时基金模型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其涉及的人群较小,且西达本胺可相对减少化疗药物的开支,因此西达本胺对于社保基金影响并不大。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西达本胺联合化疗的性价比以及西达本胺对患者的价值等内容。
黄慧强教授:关于西达本胺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
西达本胺是目前国内唯一临床可得到,并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靶向性药物。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约为20%~40%,部分患者可达完全缓解(CR)。但对于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相对较差,因为NK/T细胞淋巴瘤较为特殊,其与EB病毒相关、易出现B症状、耐药、甚至出现嗜血综合征。所以,近期我们开展了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迄今,共选取了10例复发/难治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是标准治疗(如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骨髓移植等)无效患者。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此10例患者在应用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后,约有2/3的患者能够达到缓解,其中1/3的患者可达完全缓解(CR),并且完全缓解持续时间长,至少达到了30~40周。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西达本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PK及PD)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采用西达本胺10 mg,Qd治疗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似乎是可行的。当然,其疗效优劣性尚需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加于确定。
此外,我们还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白细胞H3的乙酰化水平与西达本胺的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另外,国外报道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能导致EB病毒激活,进而引发嗜血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但是,我们从既往国内的大数据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结果中发现,西达本胺并未引起EB病毒的激活,这一点不同于国外的HDACi。
西达本胺纳入医保后,其价格相对下降,对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是一个极大的福音。此外,国外研究显示:大部分B细胞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样具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因此从发病基础上而言,西达本胺对于部分B细胞淋巴瘤也是有效的。基于此研究背景,我们正在开展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以及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专家简介
马军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席。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4项,省、市级科研课题13 项,开展了7项临床试验。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享誉业内。
黄慧强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甲状腺癌专家组组长,擅长恶性淋巴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在NK/T淋巴瘤,多次应邀在美国ASH、美国T细胞淋巴瘤论坛(TCLF )、意大利T细胞淋巴瘤大会和Lugano国际淋巴瘤大会发言,EPOCH和P-Gemox治疗NK/T淋巴瘤,分别被2010和2016美国NCCN淋巴瘤指南所推荐;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20多年;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内、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国内外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近100篇。
宣建伟教授
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亚太分会顾问委员、兼2013-2015年主席
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顾问教授
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药学院临床教授
药促会重大新药专项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宣建伟教授拥有超过20年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经验,宣博士在临床研究,卫生经济学、政策研究及市场准入与结果研究等领域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他与全球KOLs建立了广泛的专业网络,主持过众多全球政策论坛、咨询委员会及政府/付费人的小组讨论并多次为中国发改委,卫生部,社保部做讲座及支持政策研究。 他是ISPOR亚洲联盟咨询委员会的现任主席。他在科研,教学、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及各种医疗保健服务研究者的培训方面也拥有丰富经验。